- 大家对《小强实验室》这种靠游标卡尺跟磁铁测评汽车的行为怎么看?
- 东洋轮胎测评
- 2018三菱eclipsecrosssuv海外评测?
- 讴歌是什么车,感觉怎么样?
- 《剑与远征》海外爆火,TAPTAP评分8.2,如何评价莉莉丝的这款游戏?
大家对《小强实验室》这种靠游标卡尺跟磁铁测评汽车的行为怎么看?
有些人的智商没救了。。。哈哈。。小强发的。。估计他自己也不信。。。ES用合成树脂油箱加钢制外盒,成本比塑料油箱高,在小强地方就是吸铁石一吸,嗯,雷克萨斯减配了!然后还喷过丰田全系减配esp。。。丰田有esp就见鬼了。。。丰田的车身稳定系统叫vsc,大众的才叫esp。这小强就配置表一查,嗯,丰田全系减配了esp!黑心。小强实验室是我见过最没有底线的车评。回复网友的话也基本和喷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以前在爱卡汽车工作的时候,车商拿钱砸的我们不敢说话是常有的事,但是我们还是有基本底线的。这个小强实验室就太***裸了。对于奥迪和大众就是无数的赞美和跪舔,对于日系,就一个字,喷。你们看我发的长图,***粘贴了无数遍在头条各处喷雷克萨斯。然后又***粘贴了无数遍赞美奥迪的。收钱办事,确实是应该的。但是这么没有底线,是不对的。就是这个小强实验室,没有基本的专业素质,每天拿着吸铁石来判断车好坏,然后还要敲引擎盖,听关门声。这和网络上的喷子有什么区别?收了钱是要办事,但是别太露骨。
我觉得《小强实验室》有其存在的理由。以我现在开的车为例,新款上市的时候,前防撞梁是铝合金材质的,后期改款降价优惠,发现前防撞梁已经偷偷摸摸改成冲压铁皮了,这还是我们能看到的偷工减料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估计更多。防撞梁和车身铁皮厚度材质等,或许在有的人眼里说明不了什么,但实际上你敢在这些看见的地方节约成本,那看不见的地方呢?新款宝马3就是例子,新款我们一眼能看到的就是发动机盖上的隔热棉没有了,其实都不用拆解都能猜到一二了。
有时候一些小细节,就能知道车厂良心了
我17年买的车,从15年就开始关注和汽车有关的配置 购车 保养之类的信息,有一次无意中看到小强实验室关于esp的视频,于是把他们其他***也看了,大开眼界!虽然有些黑他们的人说小强不专业,但却让我了解了很多汽车的套路和黑幕!之所以会被黑,要么是那些厂家的水军,要么是那些车主自以为自己的车是完美无缺,看不得别人说不好!
最近两年,个别汽车厂家投入巨资收买水军和车评人,来攻击我们《小强实验室》。采用铁皮油箱的日系汽车厂家是原凶!大家可以在今日头条《小强实验室浙江教科》看到,只要有个别日系车的偷工减料报道,***下的评论超过1000条,几乎疯狂。一个月间,我们举报、拉黑的水军账号有近2000个!
轮胎是日本的,日本在发动机和汽车上面的技术一直比较领先,这款轮胎的公司也是1945年就成立的,主要是使用日本独有的技术,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全球化。这款轮胎销售到一百多个地区和国家,有很多的销售点,在国内也有很多人知道。而且口碑还不错,后来改名为 “通伊欧轮胎”。但其实技术还是没有变化。
人们选择轮胎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噪音小的,但是米其林又太贵了,上面说的东洋轮胎就不错,噪音比较低,当然和米其林还有差距。
1、比较耐磨,质量比较可靠。
2、经济实惠,跟大品牌相比价格比价低。
3、排名国际前十名的轮胎品牌,档次跟米其林一样,分很多档,轮胎档次应该在马牌、普利司通之上。
4、在国外知名度高。
网友评价:
1、东洋轮胎的雪地胎不错,抓地力和耐磨性都很好。
2、我用的就是东洋胎,买胎的时候也在网上看了一大圈,东洋的抓地力,超控目前的。
3、性能比较好,有点噪音但不是特别大。
东洋轮胎很好。定位是中高档运动胎,操控性能是它最大的卖点。这款轮胎的胎壁比较厚,而且胎面所用的是特殊碳黑,和硅胶混合再加入人造聚酯纤维层,抓地力很强,比较耐磨,但它的静音效果会稍差一点。
排水方面,轮胎沟槽中间极宽两边细,雨天驾驶的时候抓地力降低,这时排水槽的设计帮助迅速排水,有效地提升了轮胎的排水性能。
2018三菱eclipsecrosssuv海外评测?
ECLIPSE CROSS,能做到多数30万元级SUV都无法达到的操控表现。这得益于三菱的S-AWC超级全轮驱动系统,它在四驱上增加了三菱独有的Active Yaw Control(AYC)制动控制的车辆运动综合控制系统,可以提升转弯时正确的线形追踪、直线变道时的稳定性,易滑路面的操控性。说到这套系统,三菱高层一脸自信:这是三菱的独门武器,竞争对手都做不到。可以预计,这套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S-AWC系统。
讴歌是什么车,感觉[_a***_]?
讴歌是本田的高端车型,如同丰田的凌志,日产的英菲尼迪,然而在国内的受众很小,鲜为人知!我觉得在现在车市要有“战绩”不是光靠技术的,毕竟同级别车型大家都不差!所以颜值很重要!车型的“辞旧迎新”很重要!市场营销更重要!试想你都没听说过这款车你会去买吗?所以对于本田来说讴歌车型至少在国内是失败的.要想达到凌志或奥迪的销量,任重而道远啊!
讴歌(Acura)是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于1986年在美国创立,其名称Acura源于拉丁语Accuracy(精确),标志为一个用于工程测量的卡钳形象,反映出讴歌精湛的造车工艺与追求完美的理念。
作为第一个日系豪华汽车品牌,讴歌以个性化和前瞻科技的“运动豪华”理念对豪华车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品牌一经推出即在北美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讴歌的车型均在北美进行设计、开发和生产,先后开发出了以TL、RL、MDX等车型为首的丰富产品线。讴歌品牌于2006年9月27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美国Honda推出这一新的“高档”系列车,并且通过单独的经销商网络销售,对此,汽车业观察家们的典型反应是“无法实现”。为了体现事业部名称中“精确”的主题,Acura标识中的“A”转化为一个传统的卡钳样式--卡钳专门用于精确测量。在汽车市场上,“日系豪华车”这一说法是被广泛接受的事实,但在Acura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自Acura Legend和Integra在1986年初次登陆美国,这一新的汽车品牌在1***6至1986十年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本田宗一郎说: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果不能及时的提供给社会,它将毫无价值。Honda研究人员认为他们不是在研究技术,而是在琢磨人的心理,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先进技术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所以,Honda始终强调用户满意第一。正是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自1986年Acura(讴歌)在美国诞生以来,便备受人们推崇,迅速成为北美市场上最成功的豪华品牌之一,全球销量超过320万辆。2006年,Acura(讴歌)登陆中国,给中国高端消费人群带来了全新的北美“运动豪华”之风。让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一下Acura(讴歌)的崛起历程
法系豪华品牌雷诺退出中国市场,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确实法系车在中国混得不怎么好,车型虽然口碑不差,但是销量尽如人意,随着雷诺的推出大家都在纷纷猜测DS等法系品牌未来会如何,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法系品牌,而是和雷诺一样在中国命运多舛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
讴歌,英文名ACURA,有一段时间被称为阿库拉,说到讴歌可能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但是说到它的东家可是赫赫有名,粉丝无数,它就是有着“买发动机送车”这个称号的本田。讴歌是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其中的关系就相当于奥迪对于大众、雷克萨斯对于丰田、英菲尼迪对于日产一样。不过让人非常奇怪的是,不同于大众粉或丰田粉,他们换车会选择奥迪或雷克萨斯,众多本田粉丝并没有实现从本田到讴歌的转换,难道真的是“一日本田终身本田”?这可能也是讴歌这个日系豪华品牌非常尴尬的地方。
难道讴歌知名度的问题?讴歌的知名度理论上没有问题,老东家本田是和大众、丰田齐名的汽车品牌,旗下车型知名度非常之高,而讴歌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大家都是非常看好的,都认为它将和雷克萨斯一起撑起日系豪华的一片天空,而从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讴歌的强势也是有目共睹,记得当时听闻讴歌进入中国的消息之时,奥迪4S店的相关人员也和笔者透露出——狼来了的担忧。
但是令人无法想到的是讴歌在中国不是一头狼,而是一只哈士奇。
难道是讴歌的车型有问题?也不会是,师承于本田,而且还是本田的高端,发动机质量必须是杠杠的,而且从试驾过讴歌的几款车来看,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是浓浓的本田风格,而且在本田本身的基础上还有提升,丝毫不输给雷克萨斯和奥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讴歌的本土化其实做的很不错,一些车型的内饰按键上都***用了中文,即便如此讴歌的销量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出现过让利十几万依然惨淡的情况,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核心关键还是市场管理。讴歌期初和雷克萨斯一样,全进口不国产,但是4S店的数量却远不如雷克萨斯,就拿汽车消费力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上海来说,长期以来在全上海只有五角场一家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在上海还是只有一家店,只不过五角场的关门了,搬到了郊区闵行,也就是说即使在讴歌的“全盛”时期,整个上海仅有两家讴歌4S店。雷克萨斯呢?在上海有7家店,奥迪更多有16家店,这样如何竞争?
日本本田的高端品牌。发动机、地盘基本和本田一致,但牌子不一样了,价格也就不同了。就想丰田的牛头标和雷克萨斯一样,同样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地盘,但价格相差100多个。
《剑与远征》海外爆火,TAPTAP评分8.2,如何评价莉莉丝的这款游戏?
游戏老司机,司机中的战斗机,大家好,我是涛咪。相信说到中国游戏行业,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市面流行的游戏貌似都是"大厂出品",中小游戏公司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近几年游戏版号一直在大幅缩水,再加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中小公司根本耗不过大厂。然而也有一些游戏公司选择了剑走偏锋,那就是"出海"!国内环境不好,那咱就把游戏投放到海外市场,挣外国玩家的钱,毕竟挣美元他不香吗?
看到这肯定有小伙伴会问了,中国游戏真的有那么猛?真的可以在海外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吗?话不多说,咱们先看一下近期中国游戏出海的成绩表。根据Sensor Tower研究所发布的三季度美国手游市场趋势表显示:美国手游收入TOP100里就有17款来自中国,并且占到了总体收入份额的14.5%,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127%,这足以说明中国手游在美国还是非常吃香的。
而说到这17款中国手游中,除了腾讯和网易两大厂之外,莉莉丝游戏出品的《剑与远征》,在国外叫《AFK Arena》的数据也非常抢眼,这款游戏的收入涨幅高达60%,而莉莉丝也凭借这款游戏正式登上了IOS海外收入榜榜首。那么肯定有小伙伴会问了,这款叫做《剑与远征》的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莉莉丝成功逆袭腾讯和网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