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已取得哪些成果?
- 我们国家有没有那种科学创新领悟比较厉害的科学家?求科普?
我国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已取得哪些成果?
为了搞明白悟空号上天到底做的是什么事,我们先简单科普一下。暗物质就是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物质,它不反射光、没有电荷、不与普通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我们根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只能通过引力来感觉到它似乎存在。但是暗物质又是宇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3%,相比之下,我们可见的普通物质仅占5%。
长久以来,寻找暗物质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对于这种未知的物质,科学家们只能凭借已知的规律来推测它可能发生的现象,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猜。目前探测暗物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悟空号采用的就是第2种方法,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普通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基本粒子构成,在微观的世界里,这些粒子随时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例如衰变、正反粒子湮灭等等,这时它们就会释放出一些我们可以探测得到的粒子。
同样的道理,科学家们推测暗物质也是由暗物质粒子构成,当这些暗物质粒子发生衰变、湮灭等情况的时候,很可能也会产生我们能探测到的粒子,如电子和正电子、伽马射线、质子、反质子、中微子等等。根据这一推测,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大量收集来自外太空的各种宇宙射线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一般情况下,宇宙射线的能量曲线都是按已知规律来变化,其曲线通常都是都是平滑的,而如果这个曲线出现了异常波动,那就可能是暗物质的表现了。简单的讲,就是全部的减去已知的,那就等于未知的,而这个未知的就很可能是暗物质。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探测器必须要具备足够高的精度,才能够察觉到其中的一些细微的差值。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观测暗物质的科学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在几年的运行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是在2017年11月30日凌晨2点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些科学成果。
悟空号(DAMPE)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辐射中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并进行天体物理研究,在“高能电子、伽马射线的能量测量准确度”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粒子的本领”这两项关键技术指标方面世界领先。
在悟空号运行的前530天中,总共***集了28亿例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括约150万例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TeV电子宇宙射线探测能谱。与之前国际上的空间暗物质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AMS-02和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测量的结果相比,悟空号的能量测量范围显著提高。
悟空号还首次直接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处的拐折,这个拐折反映了宇宙中的高能电子加速器的典型能力,很多的理论家认为该拐折的精确测量是正确理解<1 TeV的电子宇宙射线物理起源的秘匙,尤其是有助于揭示是不是部分(能量在1 TeV以下的)电子宇宙射线来自于暗物质湮灭。因此丁肇中先生及其领导的AMS-02团队2013年以来一直渴望能精确测量出该拐折。
悟空号在~1.4 TeV处发现了能谱精细结构的初步证据,预示着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质量为1.4 TeV左右的新物理粒子”或者某种奇特的天体可以加速出单一能量的高能电子。此前人们只能在实验室中(例如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通过精确的调节实验装置才能得到类似的单能量粒子束。悟空号正在持续收集数据,一旦该精细结构最后得以确证,这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
我们国家有没有那种科学创新领悟比较厉害的科学家?求科普?
感谢邀请!做了认真审题,谨慎发表个人浅见:我们国家创新领悟比较厉害的科学家不乏,当然也就是领悟,比如你一定听说过一组数据某某弹,美国用多少年,苏联用多少年……,我们骄傲的说我们仅仅用了不到*年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对创新的领悟是比较厉害,在此绝对没有对前辈科学家不敬的意思。因为我们都知道,从0到1是颠覆,从1到10甚至百、千都是进步;你几乎听不到,我们国家做出来什么,研究出什么重大科技成果,目前美国人还没发现,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也没类似技术之类的真正科技创新信息,这说明我们目前这方面还真的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再回头回忆回忆从中学到大学,有没有学到某定律是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马顿第一定律”、“马顿~去布尼兹公式”,是不是想不起来?反正我也没想起来。
我们好好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也好,当然我相信我们会有真正赶上或超越,《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片子,真正厉害的是编导,科学家眼光看的话,下雨天思考差距的时候,最好不要带伞,清醒清醒很有必要。
回答:首当其冲,杨振宁
说到杨振宁,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娶娇妻。但在近代科学界,杨振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界的杨振宁
获得奖项
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 1994年获鲍尔奖 、 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 、 1999年获昂萨格奖 、 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
主要成就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为杨老正名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所以,不要断章取义!
结语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前二十杨老先生可以排在第15.6位。并且是截止今日唯一在世的科学家,且是唯一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