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亏40亿裁员4500人,捷豹、路虎跌落神坛,你怎么看?
- 恒大亏损17亿,蔚来亏损近百亿,新能源汽车真的不挣钱吗?
- 买了就跌,哪个品牌的汽车“最不保值”?
- 买了就跌,哪个品牌的汽车“最不保值”?
巨亏40亿裁员4500人,捷豹、路虎跌落神坛,你怎么看?
前几天我就写过关于捷豹路虎亏损40.6亿美元的事,关于裁员这件事,我觉得真正自愿离职和被劝退的人数,应该绝对不止4500人。裁员这事不新鲜,豪华汽车品牌巨额亏损这种情况,路虎也已经不是第一家了。要说跌落神坛,我觉得还不至于,亏损这40.6亿美元对于路虎的金主爸爸塔塔集团来说,最多也就是皮肉之痛。对于路虎来说,眼前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亏损这么多钱?第二,今后如何制定新的销售策略?
众所周知,国内是路虎品牌的主要销售市场,从2010年-2017年期间,路虎确实在国内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销量也是直线上升。但是自从2018年开始,销量就持续下滑。是因为路虎不好吗?是因为产品力不行吗?绝对不是!也别提什么发动机技术老旧的问题,丰田的1GR发动机都用了那么多年了,也没啥先进的技术,不是照样很多人原因买单吗!
不是因为路虎不强,而是其他对手都在逐渐变强。新款宝马X5亮相之后,传递给很多人一个概念,同样的价格,宝马X5能给你更好、更多、更新的东西,并且一直不断在加强车辆的综合能力。咱们就拿路虎揽运和宝马X5比较一下,我觉得除了揽运的通过性稍强一些之外,其他地方完全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买路虎的消费者,大部分人都是在城市中代步通勤,很少有人开着它去极限越野。
岩哥的观点:路虎目前主销的车型只有揽运和揽胜两款,发现5和星脉都沦陷了,极光在国产之后,在国内也只有喝汤的份儿了。所以路虎想要力挽狂澜,一定要从本质上做出改变,拿出一台各方面实力都比较均衡的车,来与其他对手抗衡。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正常的商业行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Tata收购之前感觉英国人在坐车上面还是很严谨的,但是自从收购后,就是各种电子元件低成本只要,影响了自己的产品品质,国内售后缕缕爆出英国人对中国市场的傲慢,占有全球市场20%的份额,他们还这样,那不就是被印度阿三给带偏了嘛,所有事事影响造成现在的商业结果,没什么不正常的
光靠自己宣传是英国🇬🇧***座驾是不够的,在这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品口碑不好,主要部件质量不稳定,各种小毛病多多,研发更新换代慢,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大都老旧或与其他品牌平台公用,这些都是致命伤。
- 路虎亏损达到对品牌产生危急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一次。当初路虎这个品牌转手数次,被印度塔塔收购之前的境地,比现在更为严峻。导致现状背后的原因和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产品本身的因素导致销量不尽人意。
- 被印度塔塔团收购后,印度塔塔集团占了个大便宜!这个时候中国整体经济水平大幅上涨,更多新兴高收入群体如百花齐放,纷纷绽放出来。而这些高收入群体已经不满足BBA车型的局限性,他们需要一款多功能的,并且车辆的定位能和自己身份所匹配的车型。那个时候在市场对高级别SUV爆发式的需求下。包括保时捷卡宴,宝马x5,奥迪Q7等等车型都获得了一展雄风的机会。
- 但是这些高收入消费者们,需要一台更能底线各自在自己领域王权在握地位的车型。这是路虎品牌进入市场。并且以英伦***晕车的宣传口号。获得这些急需要证实自己身处金字塔身份消费者的喜爱!路虎揽胜的出现,就让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需要的一款品牌、出身底蕴足够,并且外观内饰设计和用料气场十足,并能提供和自己身份相符。高高在上的驾驶感受。
- 但是,这么多年来,路虎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路虎发现为例,前些年出现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简配四驱系统。但是被简配的车型售价却没有随成本的降低而降低。并且在消费者产生大规模的******后,仍不能正面和积极的解决问题。但随着事情越闹越大,最终还是在新款车型上恢复了原本的配置。但是,对于路虎负面的口碑却流传出来。
- 关于路虎产品负面的声音,通过路虎发现四驱简配***传播出来以后,之后路虎车主们显得更加勇敢了!纷纷吐槽包括路虎揽胜在内的车型,在越野路面高强度通行时,经常性的出现故障告警。而官方的声音,通过一些媒通告出来,这类故障告警并不是真正的出现了问题,应该是路况太差,路面环境太脏,导致传感器出现污染,然后形成了故障误报。然后,我也相信了!但是,如果车辆真的出现问题了!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相信故障告警?!!!
- 而路虎品牌下最新的车型路虎揽胜星脉仍然问题重重。刚上市之后,就被爆料出星脉转向杆生有浮绣的情况。作为一款售价几十万的车型,竟然大规模的出现这种最低价的失误,实在让消费者不能容忍!直到现在路虎品牌的产品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路虎各车型电子系统误报的情况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 在这里,实在不明白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品牌,在产品控制方面怎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问题!可能这和路虎品牌虽然被出售,产品仍然在英国生产有关?但无论如何,一个品牌多数产品,都出现了问题,市场也会做出明确的回复。
出了问题不要逃避 非要逼车主开车去上海总部 而且到了总部还不接待....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知错就改 花几亿人民币善待中国车主 非要亏40亿美元裁员....果真想法独特....
恒大亏损17亿,蔚来亏损近百亿,新能源汽车真的不挣钱吗?
全国能先后冒出两三百家造车新势力,比除中国外的所有[_a***_]的车企总和还多,如果不赚钱,老板们不会用炒房的钱拿来造车。
新能源汽车不是不挣钱,而是非常挣钱。
特斯拉Model S能从五六十万降价到三十多万,降价幅度高达40%,没有丰厚的利润空间作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此推算蔚来ES8补贴后售价37万,单车毛利润至少15万,加上7.25万***补贴,其毛利润会超过22万,利润率则超过50%。
除了整车销售利润,单***补贴一项***就是***不赔的坚实后盾。
国内市场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之所以纷纷开辟电动汽车项目,与电动汽车强大的盈利能力撇不开关系。|
那么,恒大与蔚来们为什么亏损了呢?
做任何生意前期都需要投资,电动汽车项目看似简单,但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也需要做大量的营销推广工作。
蔚来汽车成立至今给付了庞大的研发和营销支出,其在国内大众城市和京港澳高速大动脉沿线布局的换电站,以及购置的数十辆大容量加电车等都花费了巨额资金。
2018年度亏损了96.39亿的蔚来汽车,如果不是由江淮代工而是自己建设工厂,其账面亏损预计会翻倍。
一个行业的成功布设需要巨量资金和广大人民参与,前期的时候肯定是投入阶段,表面看就是亏损,长期看是给自己一个追上时代的机会。所为“赤字”并不一定是坏事。万事开头难,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光明。
那么多的风投加入。你觉得不赚钱风投这些唯利的人会进场么?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只要新能源车在未来能够达到同类企业质量的8成。在这个领域就将无敌。奈何在这方面我们都是空白。前期的投入无比巨大。国外的同行也不可能让你猥琐发育。所以亏损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会是常态。大家都在押宝弯道超车。在这个前提下亏损也是都有预期的。
买了就跌,哪个品牌的汽车“最不保值”?
所有车都是消费品,越贵的车折旧率会高一点,10万左右的车折旧率会底一点。
例如一台
法拉利488价格大约450万,
二手放出去大约只有
车价的6到5折,这个也要看
车况。又举个例子
本田飞度,它的折旧率从二年车二手
可以卖车价的80%左右
所有车都是消费品,越贵的车折旧率会高一点,10万左右的车折旧率会底一点。例如一台法拉利488价格大约450万,二手放出去大约只有车价的6到5折,这个也要看车况。又举个例子本田飞度,它的折旧率从二年车二手可以卖车价的80%左右
买的时候肯定是自己喜欢的,不可以说为了保值才去买,那钱在***里不是更保值吗,干嘛要去买车呢,车本来就是消耗品,整天想着保不保值,那得多累呀,是不是哥们[害羞]这是我的2台国产车,咋了,我稀罕着呢😄
本来汽车就属于消耗品,不保值。随着汽车市场遇冷,竞争加剧,更新换代更快,降价更频繁,普遍各种车的保值更差。
不过相比较的话,还是有点差别。
第一,日系德系车普遍保值好于美欧韩系车。合资车比二三线的国产车保值率高。
第二,保有量高的车保值率好于保有量低的车。
第三,燃油车保值率普遍好于电动车。
这三点交叉就能比较好的判断哪个车更保值,哪个更不保值。
买了就跌,这个得从两种情况看,一种是买了新年没多久,厂家或经销商降价了,像凯迪拉克,过半年优惠个几万到十万,一种是品牌力不行,买了后当二手车卖不值钱了,像力帆等小品牌。买车贬值是正常,主要怕贬值太快。
买了就跌,哪个品牌的汽车“最不保值”?
本来汽车就属于消耗品,不保值。随着汽车市场遇冷,竞争加剧,更新换代更快,降价更频繁,普遍各种车的保值更差。
不过相比较的话,还是有点差别。
第一,日系德系车普遍保值好于美欧韩系车。合资车比二三线的国产车保值率高。
第二,保有量高的车保值率好于保有量低的车。
第三,燃油车保值率普遍好于电动车。
这三点交叉就能比较好的判断哪个车更保值,哪个更不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