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增程式!理想ONE月销1万+,岚图Free只有1千多,它们差在哪?
- 国产车每年销量总数?
- 新能源汽车销量跌40%一夜入冬,你怎么看?
都是增程式!理想ONE月销1万+,岚图Free只有1千多,它们差在哪?
理想one和岚图free同为30万级别的中大型suv,交付量差了10倍,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岚图free续航不如理想one。
理想one主打超长续航1080公里,而岚图free重点是性能。消费者选择一辆中大型SUV,大概率是看重其舒适的空间,并且承担起家用出行交通工具的角色。而理想one的超长续航解决了家庭出行的续航焦虑,而岚图free的强大性能此时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在这一点上理想one比岚图free更得消费者的心。
第二,理想one更能兼顾到所有乘坐者的舒适度。
中大型SUV需要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那么每一位乘坐者的舒适度都要兼顾。理想one车身尺寸更大,配备6座布局,保证了布局灵活性的同时,还让车内的每一个座位拥有宽敞的乘坐空间,而且理想ONE第二排还是两张独立的电动座椅,还支持加热***,更讨家庭成员们的喜欢。门槛高度也控制到一步即上,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
而岚图free明显消费者定位更偏年轻化,配有丹拿音响+主动降噪+音律氛围灯+三联屏设计,尽享驾驶乐趣,但后排座椅舒适度较理想one就差了一些,空间更为狭小,也没有加热***功能。
第三,外观设计不同,理想one简单大气更得人心。
其实外观美丑原本不具可比性,因为每人审美不同。但如果对于35-40岁左右男性消费者来说,一个简单大气,一个运动时尚,显然前者更具吸引力,而理想one即为前者。
一个是满足自我,一个是满足家人
关于岚图Free&理想one,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不同用车环境各有所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车型定位:
理想one
我大6座,我大suv,我翻山越岭无焦虑,正印证了那句话,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你正缺,她正有,关键还又满足了八成男人能拥有她的能力,这是他的产品
而岚图Free
主打科技创新,用扎实的基础去修炼内在美,并引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据说,自20年10月品牌建立到建店有170多余网点开业)比如前不久的公关***:
涉水深度大,未进水
底盘电池包通体硬磕,未起火冒烟(见图)
954.3万辆
2021年中国汽车全年累计销量2627.5万辆,增长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销量的负增长。 细分到品类看,乘用车累计销量2148.2万辆,增长6.5%;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亮眼,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954.3万辆,增长23.1%。 此外,新能源车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113.9%,全年累计销量352.1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跌40%一夜入冬,你怎么看?
据九月份的统计期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6.5万辆,同比下滑了33.4%,这已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在持续扩大,7月份、8月份下滑幅度为4.7%和15.5%。显示居国产新能源汽车前二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样出现下滑,其中比亚迪同比下滑48%,北汽新能源同比下滑13%。11月份新能源汽车9.5万辆,下降41.0%。
新能源汽车销量暴跌41%一夜入寒冬,我认为这是一个拔苗助长的结果。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是政策大力扶持,可现阶段脱离了政策的扶持这块肥沃的土壤,销量暴跌,业绩大幅度下滑,突显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过关和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
一、虽然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但是新能源汽车出现以后,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补贴和政策扶持,于是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再加上网约车的需求,所以放量增长。但是随着政策补贴的退出,水分泡沫被挤压,销量大量下滑。
二、很多新能源汽车只是为了能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拿到补贴后不思进取安逸度日,所以参差不齐,技术发展落后。还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为节省费用,不在技术上创新只追求拿到补贴为上,所以最后就优胜略汰,导致了许多不合规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最后被淘汰出局。
三、由于近几年燃油成本过高,这种混合动力汽车经过这几年的推广,也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可,车友们为节省成本,也十分认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还是很受欢迎的。可是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也相对落后,可能在技术和创新上,竞争不过国外相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寒冬的时候,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却迅速战领中国市场,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四、毕竟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事物,他在发展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弊病,比如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不方便等原因,所以并不是被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可,这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一个过程。再加上汽车市场已相对处于一丁饱和的状态,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路是不会十分顺畅的。
总结: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技术相对落后,如果不进行创新和改造,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会遇到很大的瓶颈期。离开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怎么走下去?能否很快度过寒冬期,脱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