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近年来众多美系车品牌在华销售?
- 特斯拉在华销量?
- 福特汽车在华的销量如何?
- 特斯拉在华销售暴跌,车价降至三年来最低,你认为特斯拉汽车的前景如何?
为何近年来众多美系车品牌在华销售?
首先纠正一个说法,众多美系车在中国销售并不是近年来才有,其实,它们过去就在一直都在。只是近年它们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落地生产,或是加大了对中国市场推广的投入,因此,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些美系车品牌好像是突然进入到了中国市场。
关心汽车的网友可能会发现,林肯、凯迪拉克等传统的美系豪华车品牌,近年确实在中国市场逐渐增多了,要知道,早些年,这两个品牌都是高高在上,通常都只能在家里的挂历上看到。
如今,因为美国本土的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各汽车品牌争相抢占的市场。
凯迪拉克已在上海实现了国产,该品牌降价换市场的策略,也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到美系豪华品牌与自己的距离原来并不那么遥远,花20万出头,就可以买到一台凯迪拉克。
林肯虽暂未实现国产,但近年该品牌也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多个车型引入中国市场,开上林肯车也并非遥不可及。林肯也意识到,如果单靠进口很难在中国市场获得规模优势,因此,在去年3月,林肯就宣布了自己的国产***,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会在2019年下半年实现林肯品牌的国产。预计到那个时候,林肯汽车的售价会比现在便宜不少。
总之,引入品牌越多,市场竞争越激烈,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情,花小钱开好车不是梦!
中国是汽车行业最大的销售市场,汽车销售量约占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早已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汽车厂商自然蜂拥而来,加上国内确立了通过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引进外资车企的路线,外系车自然就多了。现在国内半数以上的市场仍然被外资与合资品牌占领,不少外资车企的主要利润甚至一半以上来自于中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1——8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480.6万辆。其中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638.8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外系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85%,其中美系占比12.17%,低于德系和日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1-8月,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03.02万辆、265.63万辆、180.18万辆、57.70万辆和24.58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46%、17.94%、12.17%、3.90%和1.66%。
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就决定了中国会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消费品的最大市场,唯一能和中国媲美的就是再发展几年后的印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日本自动车协会数据显示,日本国内汽车销量在2005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被中国反超。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2802.82万辆,日本汽车销量为4***.03万辆,已经是日本的5.64倍。
美国的汽车销量在2009年被中国反超。2016年中美两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802.82万辆和1786.58万辆,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45.18%和20.88%。无论是从现有的汽车市场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外资车企需要瞄准的市场。
特斯拉公布了2020年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根据上险数,特斯拉去年12月在华销量为25,455辆,其中国产MODEL 3交付了23,469辆。至此,特斯拉2020年在中国销量为147,9***辆,其中国产MODEL 3占94%。其全球销量为499,550辆,中国市场销量占比为29.6%。
福特汽车在华的销量如何?
福特今年在华销量的断崖下跌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车型更新换代太慢,福克斯,福睿斯以及翼虎等车型连续未更新,在现在不管合资、自主都极力推新车型的阶段,福特差了一步;
2、与长安的合作合资存在一些问题,投入未投到点上,而且一些广告宣传未达到效果,未切入消费者喜好点;
3、对市场问题的反应及公关能力让人质疑,本次双十一,竟然出现活动不兑现。与长安一样,市场终端的问题很大!
福特只有一步一步的改善,才能在2019年止跌回升!
特斯拉在华销售暴跌,车价降至三年来最低,你认为特斯拉汽车的前景如何?
特斯拉销量暴跌并且伴随降价没有值得惊讶的,消费群体过于垂直、价格先涨后降、车型单一这些因素早晚会导致特斯拉的暴跌,随着热度的衰退高端EV势必会成为冷门。
特斯拉以model系列为主价格虽然有最高26%的下调,但实际关税从15%到45%的上涨才是降价的原因,在品质不变续航不增加的前提下价格上涨无疑是特斯拉在放弃市场,预冷之后价格下调也只是亡羊补牢。
其次特斯拉系列作为卖点的性能优势也在逐渐模糊,不论是交流异步电机还是永磁同步电机其成本是远低于有同级性能发动机的,特斯拉能***购台湾富田的电机其他企业也可以;不过国内的比亚迪、大洋、电驱、精进的电机产品实际性能表现都不输富田电机,无非是国内新能源领域主攻的市场为中低端所以少有性能车。
但如果市场反馈出刚需这类车真的是【分分钟】造的出,比如比亚迪唐EV、蔚来ES8、荣威漫威等纯电车型,即使是作为中型SUV比较笨重的唐EV也能做到4秒多破百,需要更强的性能其实只需要[_a***_]更大功率的电机重新计算***底盘悬架而已。
电池方面特斯拉与松下在上海建了电池工厂,但投产貌似还遥遥无期,拿不到补贴不能国产化价格会一直很高,宣传定位国民轿跑的model 3预售价达到了54-59万,这样一台低配续航仅有354公里、高配才499公里的四门轿跑车价值在哪呢?颜值吗?这种诡异的设计感如果换做自主品牌会不会被喷到体无完肤?
20级的EV纯电已经达到了500km续航+4秒破百的水平,难道一个进口车身份就值得30万的溢价吗?
特斯拉的热度注定会消退,作为新生品牌高溢价是不现实的,三电系统里***购的电机还有一定优势但过于大的体积也和轻量化有些冲突,松下电池技术全球排名比国内的某些企业还要靠后一些,电控系统如果还不能保证足够稳定的话这样一台车怎么可能热销。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没有什么前景,除非走进中低端以一众自主品牌混战,届时主力品牌不需要动手、PPT造车都可以压到特斯拉喘不过气。也不用把希望寄托在特斯拉上海电池工厂,毕竟其中还有日本松下的股份,国内电池生产商仍是有绝对优势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谢邀!
作为如今行业内最优秀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因为部分不可控的原因在华销量大跌。但并不代表主流社会对特斯拉的信心失去。
那么对于未来来说一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那么燃油汽车的地位可能会一直处于下跌状态。这不是燃油汽车自己本身的问题,而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而尤其是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都在着重注意保护环境,注意汽车的排放问题。比如中国,就在积极的治理某些污染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燃油汽车,比如如今城市内常规的限行限号等等。
从趋势来看,电动汽车肯定是未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都知道,如今特斯拉汽车因为进口的缘故,价格上涨幅度比较点大,即便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里的佼佼者,这一部分资金也让用户难以接受。
而科斯拉也在积极的在中国投资建厂,比如在上海所建立的研发组装厂。有对特斯拉来说,在这个合资厂启动之后,这些情况就会缓解,而价格也有可能大幅度下降,那么到那个时候才是特斯拉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