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逸也出纯电版,续航不到300公里,为啥合资车里程都“弱鸡”?
- 珠海广通新能源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质量如何?
- NEDC综合续航里程278公里,上汽大众朗逸纯电版值得买吗?
朗逸也出纯电版,续航不到300公里,为啥合资车里程都“弱鸡”?
朗逸纯电版只有一款车,续航里程只有278km。正应了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的那句话:“电动汽车300km的续航里程就足够用了,再长就没有意义了”!而目前大部分合资品牌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都是300km左右。
300km的续航,看起来也不短,市区内通行是足够用的。但是别忘了,这个只是理论续航,等速续航,实际使用中里程会缩水的。例如进入冬季后,电池活性降低,加上暖风也会吃掉一部分电量。续航里程缩短1/3到1/2都是正常的。电动车续航就像手机电池似得,理论上3000mah绝对够用的。但是主流电池容量都要在4000mah,甚至还有5500mah的电池。电池容量大一点绝对没毛病,续航时间长,续航里程也多一些,可以有效缓解里程焦虑症。就像配备大容量电池的手机一样,使用起来也更随意一些,充电宝充电器都不用携带,用起来方便、舒适性好。
因此纯电动汽车若想逐步取代燃油车,那么续航里程必须要提上去。这也是国产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动辄400km以上的原因。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在不断地提升,已经对燃油车造成一定的威胁。其目的是要“弯道超车”,争取在电动汽车上翻身。因此大家都埋头苦干想办法加大续航里程,当然不包括北汽。
而朗逸等一众合资车为什么续航里程低于国内同级别电动车?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出发点不一样。传统的燃油车厂家并不希望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而事实也证了明目前电动车并不能完全取代燃油车。因此合资车生产重心仍然放在燃油车上,生产电动车只是为了赚取新能源积分而已。
在之前的新能源积分政策中可以看出来,只要续航里程过200km,就能获取3.2积分。0.012×278+0.8=4.13分,而修正后纯电动汽车积分上限为3.4分。大多数合资车型都是一两年前开发的车型,那时候满足200km的续航就可以获得3.2+的积分。而2019,年新能源补贴也所下降。
300km续航与400km续航的补贴都是1.8w,而不同续航里程车辆之间的差异就是电池容量的大小。
而电池容量的差异,带来的是成本的差异。
38kwh的电池组与56kwh的电池组相差18kwh,目前锂电池在1500元/kwh左右,那么两辆车电池差价就近3w,成本增加也是合资车要考虑的因素。
合资车企并不重视电动汽车,在双击分的逼迫下不得不发展电动汽车,这种情况下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只是政策产物。虽然电动汽车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一辆车从研发到上市发仍然需要一定周期的。合资车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慢了一拍!而国产车企早就憋着一口气想要搞电动车来超车,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制造经验都走在合资车之前,例如比亚迪,混动汽车不作评论,就单单的纯电动汽车绝对是有能力与合资车对标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三个核心点是需要说的:①首先合资电动车普遍拥有实事求是的续航标定,比如宝马i3,实际续航能力往往和标定的相差不多,同样朗逸电动版也是如此。但某些“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对外宣传的续航里程和实际使用的里程差距较大。②另外,有科学研究表明: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稳定性越差,在当今BMS电池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所以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都不会很高,求的就是一个“稳”字。换成我们能理解的方式:例如现有科技水平能让手机续航一个月,但电池重量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全性的考虑,以前也发生过手机爆炸的事情。2019年也发生过很多电动车自燃的案例,这不得不让合资车企重新认真审视这一问题。而且,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也会增加电池成本,造成汽车价格的提升,这也是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③一些合资车企并不过度迎合政策导向,很多时候也会以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研发。合资品牌车企往往保持一种理性的续航设计和设定,此次上汽大众就是将朗逸电动版瞄准城市用途。朗逸电动版综合续航278公里(标准模式下,因为朗逸还有更节能的模式以及不同动能回收的模式),这在中国百花齐放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显得并无亮点,但个人认为这款车是对新能源车型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上汽大众在“当家花旦”朗逸的外形基础上设计这款车,也说明上汽大众是认真希望自己首款纯电车型获得成功。
成本控制、品牌影响力,这两点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低的原因。
首先说明有些人认为合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真实,自主品牌续航里程有有水份,这是跪的时间长了真的不会站;测试续航的测试法目前行业标准为NEDC,为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释义可理解为欧洲循环测试法,测试过程包括4个市区循环和1个郊区循环,目前使用NEDC测试法的地区有欧洲、中国和澳洲。也就是说测试值存在的水份实际是欧洲新能源汽车标准打进去的水,只是逐渐成为了行业共识。
朗逸虽然不是血统纯正的欧系VW德国车,但其测试标准显然是与欧标相同的;这台车的NEDC续航里程为278公里,然而电池组容量仅仅为38.1kwh。对于量产纯电动车汽车的多品牌(包括合资车)的测试与车主的测试数据,结果平均为不用空调的季节电耗能控制在15kwh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成绩,使用冷空调时电耗会接近20kwh/100km,使用暖空调时电耗有可能超过20kwh/km;所以朗逸EV在真实路况的不同季节中,平均续航能达到200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种水平与14.89万的指导价相比是非常不合理的,同级别的自主品牌电动轿车NEDC续航往往在400公里以上,同比减少后也能维持在300公里以上;电池组容量基本都会超过50kwh,[_a***_]电池的类型多为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锰,而朗逸使用的电池也是镍钴锰且与诸多国产车为同一供应商,系统成组能量密度是能够在160WH/KG左右的,所以朗逸EV没有任何优势。
而在技术方面没有优势的朗逸EV仍敢于定出高价,其底气来自品牌的盲目崇拜。
VW汽车“高级”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笑谈,然而不能否认大众汽车因进入国内市场非常早,其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是非常大的;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即使大众汽车进行不加以掩饰的简配也能获得认可,比如朗逸宝来没有防撞梁、多数量产车使用干式双离合,这些问题如果换做同级别的国产汽车估计早就炸锅了。
有这种品牌卫道士的大众汽车可以肆无忌惮,朗逸EV以如此低的水平定出高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于伪精致伪小资的消费群体而言,只要冠以合资或进口的身份即使是狗屎也是香的;抓住了这种消费心态后成本控制则可以非常极端,然而为这种车买单只能说明缺少对电动汽车的基础常识,这种车值得消费吗?
上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因为不会像自燃自爆断轴特斯拉一样牺牲安全性能来提高续航能力。
特斯拉易自燃自爆是个不争事实。
马斯克大忽悠一个罢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圈钱***第一人马斯克
精明的特朗普禁运芯片,叫通用回美国,而不在乎马斯克,因为马斯克没技术就是个营销包装软文水军蹭热度互联网金融圈钱***
马斯克是个大忽悠,马斯克starline项目最大投资方是美国空军,本身就是个超级侦察***,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挂个为全球接网的名号。不过马斯克是个营销天才,马斯克是被华尔街包装成了钢铁侠,实际上他只是经济学本科辅修了物理学,并无任何工程技术背景,他也没有任何工程技术发明,他最大的运气就是一创业就碰到了华尔街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他收购了paypal(美国的支付宝)的前身Confinity公司,并最终被ebay收购,依靠发的这笔横财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并踢走创始人。说穿了就是个搞互联网金融的。无论是太空探索spaceX,还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前台唱戏炒作,华尔街的犹太人背后运作赚钱。2008年之前是个玩世不恭的花钱点大炮仗的暴发户,2008年之后就是被华尔街操纵炒作概念的白手套,当然,他和华尔街及美国***都是互相利用而已,华尔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国***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国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他的spacex给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制造压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挟控制。而马斯克自己借着巨额的资本实力完成了自己发射火箭的梦想。对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协助华尔街圈钱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钱,请了满网络的无下限软文水军吹捧大忽悠马斯克
珠海广通新能源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质量如何?
珠海广通新能源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质量较为可靠。该公司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目前,他们的纯电动汽车已经通过了多项安全和质量认证,如ISO 9001、ISO/TS 16949、CE等。同时,该公司还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确保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总的来说,珠海广通新能源的纯电动汽车品质有保障,值得信赖。
很好的!
广通新能源锂电池大倍率充电性能好,充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每公斤可达200wh以上。
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兰州广通”)成立于2017年3月,前身是甘肃驼铃客车厂,是由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与兰州铃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邦信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合资成立的。
NEDC综合续航里程278公里,上汽大众朗逸纯电版值得买吗?
近日,上汽大众官方宣布,旗下的第一款纯电动车朗逸纯电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15.89万元。针对这款车,上汽大众主要强调了其在空间、电池安全、充电效率、起步加速等方面的种种优势,而关于续航里程则只字未提。
工信部的产品信息显示,朗逸纯电的NEDC续航里程为278公里——这与当前市场上纯电动车的主流续航里程相差甚远,目前主流车型续航里程普遍高于300公里,而低于300公里续航里程的电动车多是微型车和小型车。
新能源汽车目前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续航里程,朗逸纯电版278km的续航可以说非常的低了,当然情怀的话,喜欢就买,但从产品力,性价比方面来看的话不建议入手。
作为一台“油改电”汽车,朗逸EV毫无性价比可言。
NEDC测试续航里程为278km,这种水平在现阶段仅仅算入门级,指导价接近10万的电动汽车也已经有NEDC续航里程400公里的选项;朗逸EV预售价15.89万,在轻奢级电动汽车中续航里程至少得在400公里以上,一线自主品牌已经有500公里标准。与这些车相比,朗逸EV的续航里程用合格形容都是有些过分的,大众汽车似乎仍妄图以品牌影响力愚弄消费者。
外观方面朗逸EV与燃油版几乎相同,区别只是中网从很有质感的镀铬材质改为与车身一体的颜色,其他方面仍然保留了燃油版的设计元素;车身尺寸4676*1806*1474、轴距2688mm,悬架结构仍未前麦弗逊后扭力梁,低端的悬架加上破坏了整车精致感的中网,油改电之后的朗逸气质还没有燃油版理想。
动力方面朗逸的前置电机最大功率为100kw,峰值扭矩290N·m,在续航比较一般的前提下性能不会差,足够的功率加上恒扭矩乏力的特点能让这台车有不错的动力体验;然而使用这种功率的电机驱动这么台A+机的三相轿车,综合路况平均电耗号称仅为13.8kw/100km是没有说服力的,微型电动汽车的电耗也难以做到如此之低,所以朗逸EV的NEDC里程能突破200公里,实际用车真就不好评价了。
配置方面目前尚无准确信息,不过以粗糙的内饰处理和内饰设计感作为参考,这台车的配置和综合品质都不会很理想;所谓的自动空调、自动驻车、大尺寸液晶仪表盘灯配置应只会出现在旗舰版上,所以朗逸EV版会是一台相当一般的纯电动汽车,没有任何竞争力。
重点是合资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均为国产电池,不论大众汽车、丰田汽车或者什么品牌;而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体现正在于电池水平,其次为电机和电控,三点技术中国车已经做到了领跑市场;那么选择这台续航里程短、配置水平低的朗逸EV,为什么不选择综合品质更高的自主品牌呢?建议参考比亚迪秦ProEV、传祺AIons、吉利几何A三车,横向杜比后再决定选项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