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算是纸上谈兵吗?
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算是纸上谈兵吗?
参数只是确定这个车的最基本的配置,它所具有的数据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发动机排量大,输出功率自然而然就大,只是单一的对比这个数据有点不充分,建议数据作为参考,实际感受才是真。
纸上谈兵指的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但汽车本质来说是工业产品,它有着较为严格的工程学逻辑,所以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不能被定义为纸上谈兵。
比如我们通过轴距来判断车内的横向空间感,一般情况是对的。轴距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就同布置(比如都是前置前驱)的车型而言,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横向乘坐空间的重要因素。
当然,大家会拿出一些反例,比如宝马车型轴距普遍很长,但车内空间却与之不相称。这是因为这类车型的前悬很短,前悬是前轮中心到车头的距离,它变短了,会增加轴距但不会贡献给车内空间。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判定对比参数有错,我们只是没有充分理解各参数的关联。为什么这么说,再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如果大家关注动力输出曲线图并配合车重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
我们消费者不会这么深刻理解汽车的工程学逻辑,而且各参数之间还会产生此消彼长之势,确实很难通过简单的数据评价,所以会认为眼见为实才是王道。这么做无可厚非,也是最直接可靠的做法。
总结来说,对比参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表现了一款车的技术水准,适合做初步筛选。不过汽车终究是拿来用的,落到每一个人的使用体验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锁定目标车型后,还是要去实际试驾下比较好。
确实可以这么认为。就像一个人,用语言数字去描述外观一样,非常抽象。
汽车就是要亲自试驾才能更加感受他的三大件机械素质还有车载系统的功能性。
发动机参数再大,没有一个好的变速箱去匹配也是无法完全释放动力。加速推背感、转向手感、底盘的质感更是要亲自试驾才会体验出来。
所以买车一定要去试驾、试驾、试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汽车参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重量参数:整车自重、整备质量、总质量等。一辆车的结实性不能只看车身重量方面,现在汽车一般都是追寻轻量化,以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车辆结实防撞性能要结合车身材质,车身结构等方面来判定。材质方面可以看热成型钢、高强度钢材的占比。
2、容量参数:载质量、座位数、行李箱容积、燃油箱容积等。容量方面着重看行李箱容积,行李箱容积大的车型在家用方面比较便利,如果是掀背车的话更利于物品的取放。
3、车身尺寸:车身长度、车身宽度、车身高度、轴距等。正常情况下轴距越长后排空间越大,实际情况要结合车辆设计结构,有些车型内饰仪表盘比较长、车门板比较大,这对车间空间就有较大的影响。车内空间可以对懂车帝的车辆实际评测做参考。
4、看汽车的性能参数:发动机最高转速、最大扭矩、最大功率、最大爬坡度、零百加速时间、百公里耗油量、制动距离等。通俗的理解扭矩是车辆急加速性能,功率是车辆最高时速。性能方面可以着重对扭矩、功率、零百加速、百公里油耗和制动距离做参考,但是也要结合车商对车辆的调校。
5、汽车的通过性及机动性参数:最小离地间隙、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风阻系数等。最小离地间隙就是底盘高度,接近角和离去角对爬坡和下坡的坡度有影响。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汽车参数可以作为买车的依据之一,也不能说是纸上谈兵,但是也要结合车辆实际评测,最好是自己去试驾来感受,买车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
单独通过参数对比来买车,确实有些草率,很多参数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切身的体会,用车的体验感是第一位的。就好比我们买手机时候,都要对比一下参数cpu、内存、屏幕等等,但是苹果手机在参数上好多都不占优势,但其性能和体验感是对比参数不能体现的。下面简单聊聊如何使用网络参数。
买车前期删选
在打算买车之前,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走访每一个4s店,所以对心仪车型需要上网查看,并对相应车型外尺寸数据,动力匹配如何,是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扭矩如何,哪种车型马力更大等等,筛选对比一番之后,选择几辆心仪车型。
根据自身需求试乘试驾
对最终选定车型一定要到4s店试乘试驾,很多的驾驶体验是数据对比不能提供的,例如有很多国产车用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网上标注的马力功率也很大,可是由于技术储备不足,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备***不理想,导致在驾驶的过程中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动力响应,所以一定要亲自体验,并不能完全看数据说话。
所以单以数据对比,当然不可取。要亲自试乘体验呀。
有不同意见欢迎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