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

现在最火爆的国产插混SUV有哪些款?价格是多少?国产插混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要排队3-4月?奔驰e350l插混版测评?卡罗拉双擎E+对比雷凌双擎E+,近20万的插混... 显示全部
  1. 现在最火爆的国产插混SUV有哪些款?价格是多少?
  2. 国产插混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要排队3-4月?
  3. 奔驰e350l插混版测评?
  4. 卡罗拉双擎E+对比雷凌双擎E+,近20万的插混车型值得买吗?
  5. 为何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都很短?

现在最火爆的国产插混SUV有哪些款?价格是多少?

由于我国雾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国家这几年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车企相应的补贴来逐渐改变现在的出行模式,绿色环保是现在的主流,所以各大车企开始牟足劲发展新能源车型,要说混动SUV比较火的应该非比亚迪莫属了。

下面就说说旗下的明星车型比亚迪——唐

全新的“Dragon Face”前脸设计,大嘴式的进气格栅与细长的大灯配合,更有活力和时尚感,中文的logo很有辨识度。

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图:18款 唐内饰

上图:17款 唐内饰

对比两图,可以看到内饰变化还是很大的,更加简洁,不像老款有些凌乱。

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款中控设计更加平直,出风口与中控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着重要说的是中控屏可以90°旋转,太有***了,没有了物理按键,这点需要车主去逐渐适应。

国产插混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要排队3-4月?

要说这款插混,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上个月刚提了55KM版本的,排了3个月的队,但不管怎么样,我只能说一个字,香,真香!

作为车主,我再次感谢比亚迪,能够造出这么好的车,然后这么优惠的价格给了国人,确确实实让中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国产插混汽车对比评测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到比亚迪秦55KM版本大当天,就加了两百块钱油,当时的油价是7.65元,跑了432公里后,油表现实还可以跑387公里,加起来似乎800多公里,这已经很优秀了,但令人惊喜的是:当再次需要加油的时候,油表总里程显示是1200多公里。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视频加载中...

其实是因为我每天都会充一下电,很多人说55KM的纯电里程确实有点少,感觉纯电就只能跑50多公里,这样的理解对插电混动的车型是有失偏颇的。

我与公司上下班的距离大概是50多公里,交通都是比较堵的路段,每天充电后基本就不用什么油耗如果星期六星期天出去玩,要行驶的路程比较远,电如果消耗的差不多了,不用找地方去充电,这个时候是发动机工作,消耗的是汽油就是亏电油耗,大概在4.0L左右,不会太超过这个数字一般显示是3.8L,或者3.6L,这是每天行驶在比较拥堵的路段的亏电油耗,不拥堵的时候显示更少,3.0L,2.7L或是0.5L。

这样如果可以在晚上或空余的时间充一下电,然后加200元的油是可以跑出1000多公里的。当然110KM的纯电里程肯定会更省油一些,但12.98万的配置可能不如11.98万的,因为11.98万的配置有语言控制,NFC开锁,远程遥控,定速巡航,真皮座椅加速七点几秒等,可以说已经是很香的了。

但如果经济实力允许,110KM高配版本真的还是很香的,等上三四个月也是很值得的,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中国的消费者,真的还是很有眼光的!

我的110顶配红 等了7个月,庆幸现阶段比亚迪车标在国内不值钱,不用为车标多掏十万八万冤枉钱,我也真心感谢王老板与比亚迪的工程师,发明出这种系统的汽车,还让我花极少的钱就能买到它们:市内纯电0油耗,动力还强劲,配置够丰富,内饰漂亮,电车的静 顺+电机迅猛的提速+油车的续航+电空调+3300瓦外放电源+1.0自吸的油耗,电空调夏天或雨天长时间等人或休息太香了,不用烧油 没臭味,不操心发动机温度过高,更不用担心原地空调发动机 积碳,幸亏它是比亚迪产的只要17万!争取多挣点钱把手上这俩换成22款大哥唐DMP+尊贵汉EV!如果是外国品牌产的(特别是挂日本车标的)额外的车标钱10万再+3至5万的加价费才能买到这样的车吧!

首先比亚迪的插混技术是相当牛逼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值达到43%,刀片电池安全可靠,再加上性价比比较高,国人更乐意接受。其次就是订单量大,但产能严重不足,导致买比亚迪的插混要排队3-4个月。

因为比亚迪的技术最牛,甩其它混动技术几条街。

其次是比亚迪的价格比较合适,性价比最高。同样的混动只比燃油车高2-3万,其它车企最少要高5万。

其实消费者,都不傻,好东西都看的到,排队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确实产品好,操控噪音、省油等很多优点,受到大家认可,订单多。二是产能不足,每个生产线的产能是一定的,偶尔也有供应商缺货的现象等都影响到产量。

由于上述原因就会订车后需要等几个月才能提到车的现象。

奔驰e350l插混版测评

奔驰混动[_a***_]款e350l非常好,是奔驰公司推出的一款经济型的城市,SUV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说体积不大,但是动力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使用的,1.6升排量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控制的也是比较到位

罗拉双擎E+对比雷凌双擎E+,近20万的插混车型值得买吗?

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次就偷懒直接搬运了哈。卡罗拉双擎E+作为一款PHEV版本,简单理解,就是HEV版双擎基础上加大电池、增加充电口、调整能量管理逻辑而来的产物,补贴后售价18.98-21.28万,比HEV版双擎贵了5万元。

首先必须肯定一个事实:由于双擎E+的动力总成和普通版完全一样——1.8L阿特金森循环高燃效发动机+双电机,并彼此组成一套取代传统变速箱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外加先进的能量管理逻辑,因此这车是目前同级别唯一不插电照样省油的真正高效的插电混动。比那些照搬汽油版发动机和传统变速箱,硬生生插一套三电系统就号称新能源的低效插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结果就是有条件充电的车主可以实现短途纯电动行驶,没条件充电就相当于一台多拉了两个大人的普通双擎,依然拥有远低于汽油车的油耗和优秀的NVH和平顺性。

然而,从其他方面来看,卡罗拉双擎E+注定不会成为走量车。

1.比HEV双擎多花5万,只换来更长的纯电续航,非限购城市的消费者基本就别考虑了,毫无竞争力。虽然能免购置税,但只要原价卖,落地还是高达20-22万。且不说这个价位有多少更高级别、更强动力、更大空间的B级车,单是自家的HEV双擎就把它K.O.了。

2.在限购城市的竞争力如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上海的拍牌限购,一个燃油车号牌十万,送牌的双擎E+比需要拍牌的HEV双擎贵5万,乍一看买双擎E+相当于省了5万。但别忘了上海的蓝牌是跟人走,按目前政策是终身制,人在牌就在;而绿牌是跟车走,车转手牌子就没了。所以双擎E+这个车相当于是花5万买个跟车走的牌照,两个寿命周期就抵回一块终身汽油牌照了,这就让它的政策优势大打折扣。

3.新一代卡罗拉今年也会上市,多花钱买到的双擎E+没多久就成老款车了。

4.同样因为是老款车,没有优化好电池布局问题,导致后备厢空间严重缩水,装载实用性大减。

为何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都很短?

国内的新能源车当中,插电混合动力(PHEV)有着相当的比重,而且可以在全国各大省市区(北京除外)挂“绿牌”,享受全年不限行政策。插混车型的优势不少,但首先是没有里程焦虑,日常用车比较方便。再就是既可以纯电行驶,又可以发动机驱动,既有纯电动车体验,也有燃油车的便利。而且,插混车型的动力一般都比较强劲,因为全力加速时,发动机和电动机会同时投入工作。另外,正常情况下,用车成本是低于燃油车的。

既然有这些优势,再加上如今新能源车发展势头这么好,为何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都是比较短呢?我们也知道,目前国内市场上,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都不算高,基本上都是在50-150公里这个范围,其中,50公里是新能源补贴的下限。然而,再看纯电动车,如今的标定纯电续航都是奔500公里以上去了,甚至有些已经超过600公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这么低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价格,也就是说,从技术上来讲,插混车型不是不能实现15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但如果做到了,价格也要翻倍,甚至翻两倍,估计这样的车造出来,用户也不会接受,没有市场,车企不会冒这个险。那么,为何插混车型售价这么高呢?原因很简单,成本高!相比传统燃油车,插混车型增加了“三电”系统,包括电机、电池、电控三大件,也就是相当于额外增加一套动力系统,而且这套动力系统与原来的燃油动力系统还要实现无缝融合,这就不光是机械硬件的问题了,还涉及到调校的问题,尤其是调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关于技术的问题,要详细说,估计专业人士长篇大论也不一定能解释得明白,所以,只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插混车型绝不是简单的增加了一套“三电”系统,而是在“油”与“电”的匹配调校上下了更大的功夫,而且整个三电系统结构也确实相当复杂,所以成本高进而导致价格高是自然而然的。

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了,比如比亚迪唐家族。唐燃油版售价为12.99-16.99万元,而唐DM版售价为23.84-28.84万元,售价几乎高一倍;再比如宝马X1,其1.5T燃油版售价27.88-29.68万元,而同样是1.5T插电混动车型的宝马X1 PHEV,售价达到了39.98万元(仅一款车型),这些插混车型续航里程都不算高,唐DM纯电续航里程为80公里或100公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80、唐100;而宝马X1插混纯电续航里程为110公里。目前,国内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里程最高的是Polestar 1,纯电续航里程为135公里,但是售价也达到了145万元。

对于混动车,用户会更倾向于使用电力驱动,尽量减少汽油机的使用,这个倾向不仅仅因为成本考虑更多的是驾驶体验。

由于具备了两套动力系统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不能长时间不工作,导致的发动机故障。对于一般上班族来说,每天50KM续航基本是够用的,采用短途电力长途汽油的形式,可以让发动机时常动动筋骨,另一方面也不用带太多的电池,使得汽车过重影响油耗和电耗。

插混(PHEV)汽车想要增加纯电续航里程是很简单的,加大电池容量即可。例如比亚迪唐DM100的电池组容量为23.***kwh,纯电续航里程100公里。而唐DM80 的电池容量为19.96kwh,纯电续航里程80公里。博瑞新能源电池容量为11.3kwh,纯电续航里程为60km。可以看出来插电混动车型想要提高纯电续航里程单纯增加电池容量即可。

但是电池容量提升也是有限度的。电池容量密度是一定的,提升容量只会造成电池体积与重量增加。而插电混动汽车既要保留燃油车的动力系统,还要容纳电动车的三电系统,因此有限的空间内是难以做到完美的。电池容量增加,整备质量增加反而会增加油耗。有电是条龙,没电变成虫,这与过高的整备质量有一定关系。

唐DM80的整备质量已经达到了2390kg,唐DM100电池容量增加后为了抵消电池增重,不得不***用更多的铝合金材料来降低自重。纯电续航增加了20km,但成本上升很多,整车售价也高了2w元,相当于用2万块买来20km的续航,有没有这个必要消费者心里最清楚。

插电混动属于过渡车型,电动车普及之前的一个过渡。一辆车上装有两套动力总成,只能做折中处理。最终的结果就是哪个做的都不好。与燃油车对比,过高的整备质量会增加能耗、影响操控,亏电后驾驶质感差,动力差。亏电时电动机难以有效助力,整车完全由内燃机驱动,况且还要为电池充电。因此亏电时驾驶感受不如同级别燃油车。纯电动行驶时还要受到动发动机变速箱的拖累,高自重让电耗也增加很多,同时小容量电池续航里程也比较少。这样的车型,电池容量不能做的太大,大多数车企纯电续航里程过补贴线即可,因此很多插混车型续航里程在60km左右。

插电式混动汽车不需要很长的纯电续航里程

新能源汽车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电动汽车,这种车的价值是利用电驱系统替代内燃机驱动系统实现终端零排放,并且节省已经捉襟见肘的石油储备消耗的量。但是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因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导致了高价低续航,实用价值对于普通还在考虑购买家庭首台的消费者而言并不高。于是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的转型则出现了断层,消费群体则成为主流的燃油车阵营,以及少数可以负担第二或第三台家用车的少数家庭,能源变革的速度也会被延缓。

了解决这一问题则出现了插电式混动汽车,这种车型的特点是提供了EV纯电驱动模式,以及HEV油电混合并联式输出,而且还有少数混动汽车可以实现REEV增程式发电行驶。其中EV模式的作用只是为满足日常的短途通勤代步,有80~100公里的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多数人上下班的通勤需求;在实用价值方面与纯电动汽车是相当的,区别无非是充电的频率高一些罢了。然而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难度”和给手机充电一样,所以即使天天充电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而在频繁充电能满足日常代步的前提下,插电式混动汽车可以利用HEV模式加***驶保证无限续航,如果混动系统还有BSG电机的话则能保证车辆用不亏电。下一步会普及装车的超级电容技术能倍数级升高刹车时动能回收的充电速度,合理控制动能回收不仅可以替代刹车,同时还能快速的回收电能保证HEV或REEV混动模式中能耗极低。(约为同级燃油车的一半)

既能保证绝大多数时间的纯电代步,又能满足偶尔短途出行的无限续航,大部分时间与纯电动汽车一样节能的插电式混动汽车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在纯电汽车没有超长续航之前,这种车是不是燃油动力汽车最佳的替代车型呢?答案想来是没有争议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天和Auto撰写,内容请勿站外搬运,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raigalanmiller.com/post/69032.html

huangp1489 2024-10-19 21:34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