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d唐燃油为啥停售?
- 为何宝马、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会拒签停售燃油车承诺?
- 9年后或禁售燃油车,已有的车怎么淘汰?会不会补钱或大涨油价?
- 丰田章男再次反对日本停售燃油车,原因是什么?
byd唐燃油为啥停售?
比亚迪的唐的燃油版本之所以停售,主要是由于自从比亚迪研发了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之后,可以将燃油版的唐百公里油耗下降到5.5个油左右,这比燃油版的唐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且比亚迪未来的趋势就是要逐渐停掉燃油版车型的研发,而改为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所以燃油版已经停售
为何宝马、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会拒签停售燃油车承诺?
1.因为这些传统车企,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在研发燃油车,现在到了船大难掉头的时候。
2.燃油车改成新能源,需要大规模替换研发团队,新建或者改建生产线,培养新的工人和管理团队,设定新的产品质量体系等等,这需要一个过程。
3.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品牌力,定价策略等。比如宝马,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偏运动和操控,改成新能源之后,如何重新定位品牌形象,如何定价都是难题,如果没走对路线,很有可能就会走向衰落,所以不能贸然行动。
4.中国是有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以及未来发展***和目标的。国外车企基本都是跨国企业,不同产地的政策各不相同,已经投资的项目和将来的投产***都要慎重考量。
5.汽车是工业集成品,涉及的零件非常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很庞杂,如果一心做新能源,那么已有的技术合同、专利合同、供应商合同等等都要重新去公关。
9年后或禁售燃油车,已有的车怎么淘汰?会不会补钱或大涨油价?
2020年6月8日,***院新闻发布会,2030年海南省做为试点,最先禁售燃油车,后续在全国推行。
这就有一些疑问了,现在很多地区新能源车还未普及,充电桩很少,而且充电桩充满一次电瓶需要两小时,要有多少充电桩才能满足需求。要用自带充电插头在家用电充,充满一次电要12小时,住院子的朋友们方便一些,住楼房的呢。
当然,还有一些加气的车,先不说方不方便。万一有个事故,会不会引超爆炸,扩大事故损坏性。
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可能慢慢都会得到解决。毕竟10年后开始,在全国慢慢推广。全国禁售,最快怎么也还得个10年8年的吧。现在买了开20年应该可以。
那么,问题又来了,会不会为了加快普及新能源车,大涨油价,让你舍不得开?会不会设限行路段,让你开燃油车去不了?
现在要买车的怎么买,买了燃油车怕以后有麻烦,买了新能源车怕动力不行,充电又不方便,车怎么用?
最好是鼓励买新能源车,能置换并给充足的补助,像征地***一样。厂家给你补新能源车,把旧车收回改装再出售。
一系列疑惑,政策慢慢就明了了,希望予盾能得到很好解决。
丰田章男再次反对日本停售燃油车,原因是什么?
日本国内的解答是:1,丰田是日本汽车大亨,以他在商业圈的地位作为筹码或者资格来与***做交换或者谈判,这是一个整体的操作!新的政策定会触及到原有的利益,需要大面积改变现有的情况下,先选择***或者不配合,以此向***争取更好的政策、优惠的待遇... 这种发言只是整体操作的一部分,不必当真。
2,替代燃油动力并不是只有电动力一条路,恰恰丰田主要研发对象并不是电动力,氢动力汽车距离量产越来越近,故此把电动力的项目外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氢动力上面。
停售燃油车大势所趋,丰田肯定会随即跟上。
丰田章男反对日本停止销售燃油车的原因很简单——即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美国总统参观福特汽车生产厂时,他说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我们远远落后中国,中国排第一,我们才第八名,我们要努力,要奋起直追,决不允许中国领导世界。可见,在当前世界,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落后了,***如,按照***的承诺,要在2030年停止销售燃油汽车,以便让日本完成“碳中和”目标。2021年到2030年,连皮才10年时间,丰台汽车企业没有自信心保证自家的汽车在世界现有的位置。
日本燃油汽车在世界一直保持领先,在我们国家人们喜欢的程度也不低,一旦不销售了,市场份额拱手给了别人,搁谁心里都不会“痛快”!丰田章男反对是理所当然了。
为了应对世界的气候变化,对碳排放设定限额和时间表,没有错。
降低碳排放或者零排放是大家的追求目标,有许多途径,而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一个项目一种途径,并非是其全部。
或许本人孤陋寡闻或者愚笨,对新能源汽车全部替代燃油汽车是持反对意见。本人认为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适合于城市或城乡结合部,适合于路况好的地方,绝对不适合于山区。山区,充电桩无法布设(成本高回报率极低);山区路段路况差,耗电量巨大,山区突***况多。维修非常困难。估计在城市里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跑七八年才更换电池,到了山区两三年就得更换,不更换,续航严重不足,把人甩在半路上是常事;所以山区道路更适合燃油车,安全、也最经济。
从新闻上可以知道,许多企业竞相跨行业造车,人为加剧行业竞争,人为制造***浪费,并不利于降低碳排放,对丰田这样老牌企业更是一种信心摧残。
大势所趋,反对也没用。
2021年5月24日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