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德国制造”商品的需求减少,是中国制造彻底崛起了吗?你怎么看?
- 两架台风战斗机相撞坠毁,德国军队现在的战斗力怎么这么弱?
中国对“德国制造”商品的需求减少,是中国制造彻底崛起了吗?你怎么看?
这是德国制作的关于中国制造的节目,我把节目人观点放出来,看看德国人怎么说的:
主持人:我们想向您介绍一些人,他们的故事令人着迷,令人兴奋,这些人有在德国的中国人,也有在中国的德国人,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工作或者私人原因,居住在其他国家,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德国制造”,19世纪末英国人率先使用这个标签,用来警告人们不要购买质量低劣的德国货,而如今的“德国制造”在全世界却是质量保证的标志,而“中国制造”也是这样,如今完全令人改观,在科隆举办的“亚太***购交易会”上,中国的企业展示了过去几年他们取得的长足进步,“中国制造”也正在成为高质量的标志
我想我对这个有发言权,26年来我一直参加亚太***购交易会,交易会上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也包括了中国供应商的产品,
中国人在很多行业和生产领域有价格优势,中国在世界上争取订单的竞争中,几乎处于不败之地,让我兴奋的是,从前中国货只是价廉产品的代名词,而现在它们的质量越来越好,中国人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接触最多是德国汽车,与德国相比差距巨大。更高端机械制造没机会接触,但这方面德国有很强的实力。单看二战德国制造的能力和水平,当时我们根本没法和人家比。虽然咱这几年追赶很快,有些领域也达到世界领先。要说全面崛起为时尚早,毕竟我们起点低,发展时间短。
我不知道题主说中国对“德国制造”的需求在减少有没有数据支撑?据我个人掌握的数据,德国这几年对华出口一直在增长。2017年德国对华出口988亿美元,增长16.2%。2018年德国对华出口金额1100亿美元,增长11%。2017和2018德国对华出口数据都足以证明,中国对“德国制造”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在德国对华出口商品中,机电设备和运输设备是最大的两类商品。这两类产品也是德国制造业最擅长的领域。在2017年对华贸易中,机电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出口金额都超过了300亿美元,两者对华贸易金额合计占德国对华出口的2/3左右。
豪华汽车,是中国人对德国制造最喜欢的产品。虽然德国的宝马、奥迪、奔驰在华均设有生产工厂,中国人更喜欢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更具有德国纯正血统的豪华汽车。每年都有大量的豪华汽车从德国出口到中国。还有一点,德国多家汽车制造商在华设立的流水线,其中很多核心零部件需要从德国本土进口。所以中国一年从德国进口的整车及零部件产品高达两三百亿美元。
这几年中国的制造业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在整体实力上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弥补这个差距,中国一方面是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花资金从西方引进生产技术,再加以消化创新。其中就包括从德国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机电设备能够成为德国对华出口最大金额的商品,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虽然我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是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我们还是要正视和西方的差距。规模大了,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崛起了。还是要虚心的向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学习,少喊口号,多做实事。
感谢邀请,中国对于德国制造的需求减少,是因为我们对于日本制造的增加,我们大量的采用了日本制造的产品和装备,因为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有一定同类性,很多产品日本的价廉物美,所以我们需求转向了日本。中国的制造业距离德国和日本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15日,德国公布了2018年的GDP数据,增速录得5年来新低,2018年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外贸成为拖累因素。尽管从2018年1月到11月,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仍然同比增长了近10 %,但中国对“德国制造”商品的需求正在减少。随着出口商的黄金时代逐渐消逝,德国正努力确保其在中国市场的利益,但中国正从德国的客户变成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德国DIHK工商会的Volker Treier表示,德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前景越来越模糊,他还表示,在11月份,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仅增长了1.4 %。中国正从在转变身份,从德国的客户变成其强力的竞争对手。
不仅仅是在贸易上,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上,中国也已经超过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比如汽车市场,德国是传统的燃油汽车的生产强国,并在中国拥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中国的一些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主导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为了增强竞争力,大众汽车***在未来几年投资数十亿美元在电动汽车上,大众汽车的首席执行官赫伯特·狄斯表示,大众汽车的未来将由中国市场决定。
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在德国本土,中国企业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之前,德国出台了新的政策,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则来筛选甚至阻止非欧洲人收购德国公司的股份,这个举措主要是防止中国投资者对德国企业进行大规模收购。
中国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客户发展成竞争者,除了跟企业自身的奋斗,也跟国内的市场环境有关,这几十年,我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当中,经济发展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而欧洲等国家却还有很多其他麻烦,比如脱欧,意大利预算案***以及法国黄背心运动等等。 由于一些制度原因,很多西方国家都没法像中国这样做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发展规划,这也是外国企业被中国企业超越的一个根本原因。
两架台风战斗机相撞坠毁,德国军队现在的战斗力怎么这么弱?
德国现在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弱,特别是空军,F4这种老掉牙的战斗机德国都在用,而且没多少完整的,养护全靠东拼西凑拆零件来的。 陆军还好,但搁在世界来说最多算是二流,海军实力就更别提了。 德国这样是因为它没有敌对国威胁,这是第一。其次是有北约有美国,自己没必要养那么多军备。
不过德国的弱只是它自己想弱,德国有奔驰有宝马有大众集团,发动机这东西对德国来说从来都不叫事儿,而且德国在材料科学以及机床方面的实力很强,制造业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他乐意或者说他有需求,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军事强国。
从德军官方网站上看,德军的作战实力,现在已经是草莓中的草莓,废物中的废物,可以说,如果***复活,大概第一件事是被气死过去,因为德军已经丢失了民族精神,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德国的主要武装力量为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截至2017年7月,德国联邦国防军共有177900人的编制(包含预备役)。仅从人数上看,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编制规模在欧洲依然是名列前茅。不过,在这177900人的联邦国防军中,陆军人数总共由60474人,海军人数为16045人,空军人数为28188人,合计约104000人。剩下的编制,多是国防部文职官员与后勤官员,属于根本没有战斗力的角色。就算是104000人的战斗部队里,也没多少人有战斗力,这是因为,德军的官员特别多,即使是战斗部队,官兵比例也超过了1比2,比我国军队机构最臃肿时期的1比2.45还可怕。若是算上文职官员,则德军的官兵比例超过了2比1,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其次,德军士兵的素质也十分堪忧。首先是,德军士兵的肥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超过了德国的平均肥胖率,驻阿富汗德军经常因为太胖而撵不上***,导致他们经常被欺负,最后不得不给***每个月上交几万美元的保护费以获得一时的喘息和安宁。其次,就在2017年9月,德军在进行1.5英里的轻装行军训练时,竟然当场累死一名军官,还有多人进了重症监护室。要知道,即使是号称草莓兵的台湾军队也没这么怂包过。 最后,德军的装备完好率也十分差劲,甚至比不上以草莓著称的台湾军队。德军目前有坦克216辆,能够随时投入战斗的只有26辆,装备完好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德军有台风战斗机86架,但是能够随时投入战斗的只有11架,完好率同样不足百分之二十。狂风战斗机稍微好些,有117架,其中34架能飞,装备完好率也只有近百分之三十。而台湾军队,虽然废柴,但是装备完好率接近百分之六十,是德军的2倍。 因此,如今的德军,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草莓,活脱脱的废柴。
台风战斗机图片资料
当地时间24日,两架“台风”战斗机在德国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上空相撞后坠毁。根据德国国防部说法,其中一架飞机坠入森林中,并引发周围火灾。另一架则落入当地一村庄以南10公里处。 据此前报道,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2点左右。据照片显示,现场浓烟滚滚。事故发生地附近拉格的空军中队一位发言人说,两名飞行员都在事故发生时,成功启动了弹射座椅。不过,这两人事发后一度下落不明。
德国台风战斗机坠毁地点图片资料
从飞机坠毁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德军整体水平堪忧,尤其是24日两架台风战机发生飞机相撞事故,造成飞行员一死一伤。更暴露了德军训练水平欠缺、武器装备完好率堪忧的现状。
这次坠毁的台风战机残骸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