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在哪

如何评价38号车评《观致品牌已走向末路》?在路上看见一辆老奇瑞车尾有上汽奇瑞字样,两者之间有什么故事?如何评价38号车评《观致品牌已走向末路》?这些所谓的车评人... 显示全部
  1. 如何评价38号车评《观致品牌已走向末路》?
  2. 在路上看见一辆老奇瑞车尾有上汽奇瑞字样,两者之间有什么故事?

如何评价38号车评《观致品牌已走向末路》?

这些所谓的车评人说到底也要挣钱养家,所以不必太认真了,他们什么都是为钱,不会因为良心说话的。最厉害的是那个闫某,只要车企不给钱,就无底线的黑,去年在一次试驾活动现场撞死了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报应。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就是靠一颗黑心和一张会喷粪的嘴。合资车和进口车都有钱,施舍给他们的多,所以国产车就倒霉了。买车就买自己喜欢的,跳进他们的坑里那一天后悔了,回头你真去找他们看他们理你才怪!请记住!无论对哪一个品牌,这些网络大喷子率领水军们对其唱红和唱衰都是因为钱,和你买车没任何关系!

都是没有观致的人在凭空想象的结果,38号生存的来源是什么?车黑之家资金来源是什么?想这一点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压一批品牌,赞美一批品牌了,我们把这种谋生的手段叫吃***,把车企花钱养狗的方式叫撒***。

其实,只要看对观致的车评,就会发现,观致车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发动机变速箱。那是因为奇瑞不想对日本妥协,所以没有采用爱信的变速箱。结果导致顿挫和低档位转速。至于宝能入股观致之后,能不能***用爱信变速箱,或者其他的变速箱解决这个问题,就看姚老板愿不愿意了。如果***用AT变速箱,解决顿挫问题,按目前优惠完之后的价格,观致能活下来或者火起来,都不是问题。主要是奇瑞就像华为,发誓要做好自己的三大件

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观致进入中国时间其实已经不短,十年前的2007年,以色列Kenon Holdings集团与中国奇瑞汽车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观致汽车,在品牌定位上,观致汽车并没有选择更加亲民的路线,而是选择了中国新高端之路,希望打造中国高端汽车品牌。但是进入十年来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一直都是偏向冷门的存在。个人觉着观致的市场遇冷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就来说说个人看法。


1.观致汽车在进入国内后也一直坚持着正向研发,可以说是集结了世界各地的造车精英和团际化的设计团队,但是观致对国内市场了解还是不够,并没有准确把握国内消费群体的需求,这就很大一定程度导致研发的和需求的并不完全匹配。


2.观致由于是以色列公司和国内奇瑞合资成立,所以在管理协调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说在国内市场话语权的问题。

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观致在国内的营销方面做的较差,无论在4s店的数量还是在国内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观致都表现一般。同时也4s店少,品牌影响力弱,也就直接导致了销量一直较低,同时市场保有量的低,二手车市场保值率差,形成了恶性的循环。


大家觉着观致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更多汽车内容欢迎关注本头条号:视车工坊

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奇瑞汽车38号评测中心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汽车内容大家一起讨论。

2017年,观致汽车全年总销量为24188,月均销量就是两千台出头,如果说这是一个刚刚进入市场的品牌的销量,还有情可原,但是作为一个本土品牌,尤其是一个进入市场10年之久的品牌来说,实在是有些寒酸,很难想象这些销量还不是一款车完成的,这也就难怪观致汽车多年亏损,最终成为奇瑞汽车抛售对象的原因所在。

1、出世时机过早:观致是中国豪华品牌的先驱者,但是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观致品牌命运多舛,如今也已易主,实在令人惋惜,但是回顾当年,观致出现的实在有些早,尤其是母公司奇瑞还未在自主品牌里站稳脚跟,推出观致品牌未免有些仓促。

2、顽固不化的管理层:发展模式和管理层结构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观致汽车的管理层一直未能更好的洞察市场的变化,很少做出有利于市场和营销的决策,最终导致推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长期脱节,在市场推广方面更是诸多败笔。

3、定价偏高:观致这么多年一直以高冷的品牌调性示人,定价方面依旧如此,但是在品牌推出初期定价偏高绝对不是个聪明的做法,参考WEY品牌的定价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4、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观致没有取得开门红,销量惨淡,市场反应也一般,导致后续的发展一直靠母公司注资,资金链一直未能良性循环,最终导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5、旗下产品太少: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只有观致3和观致5在售,实际上观致这么多年来正式上市的产品也是屈指可数,这对汽车品牌来说可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综上:不过观致不是没有机会,它的资本就是购买过观致车的车主几乎是压倒性的赞赏和满意,用户口碑相当出色。无论如何,希望观致坚持当初的信念,出色的操控行驶品质,再在设计、定价和营销上多下点功夫,赶上末班车并不是天方夜谭。

在路上看见一辆老奇瑞车尾有上汽奇瑞字样,两者之间有什么故事?

谢邀。

刚开始奇瑞诞生的时候是没有准生证的,没有准生证也就只能在安徽当地卖卖,外地是上不了牌的。

自己搞不定这个准生证迫于无奈奇瑞只能委身给上汽,把自己四分之一的股份给上汽,以求换取准生证。

送上门的不要白不要啊,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实际上上汽其实还是有点嫌弃的,毕竟跟他合作的要么是美国佬,要么是德国佬,那个不是风情万种高大上的?

所以上汽面对奇瑞这个送上门的安徽小村姑自然***取的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渣男三定律了。

上汽答应了奇瑞的请求,但也提出了条件,就是不参与管理,不投资,不分红,说白了就是看在你是我隔壁邻居的面子上给个名分你自己折腾去,好坏别赖我。

拿到了准生证的奇瑞发力了,用扶摇直上三千尺来形容当年的奇瑞一点都不夸张,面对这样的奇瑞上汽顿时后悔了。

于是上汽反过来要投资,要加大控股,说白了就是嫁给我吧,我卖车养你。

这时奇瑞不愿意,现在我自己能卖车,自己能赚钱,干嘛要你养,滚蛋。

到了这一步其实双方离分手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毕竟奇瑞的准生证也早就下来了。

奇瑞是国产汽车经历最坎坷的,也是毅力最强的,国产车能有如今的发展,奇瑞功不可没,从06年到15年,长达十年霸占销量排行榜第一位。2015年出来一句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被别人黑的惨不忍睹,之后长城吉利比亚迪就火起来了。

这就是奇瑞修车排队的由来,奇瑞当年没有准生证只能挂上汽卖车,上汽4s店要求奇瑞车维修保养排在上汽自己车后面,从而导致车主抱怨。这个故事说明:1、自主创新是条坎坷的路,奇瑞让老百姓能开车但也动了很多人的蛋糕;2、奇瑞那么多年的车还在开,说明咱国产车质量是[_a***_]的。

「上汽奇瑞」对两方都是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一段奇瑞汽车不愿提及的发展史

奇瑞汽车成立于19***年的芜湖,前身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芜湖汽车工业的起步比较晚,在成立奇瑞之前先后创立过通宝汽车与扬子底盘工厂,其中以扬子的知名度略高一筹但最终两大品牌都是失败告终。也就是说在奇瑞成立之前芜湖汽车工业储备等于零,由此可见奇瑞奇瑞这一国有独资企业是输不起的——事不过三嘛。

奇瑞汽车作为地方国企自然能够获得优质***的支持,然而仅限于芜湖市;在经历了两年时间搭载出第一台轿车——风云汽车的节点,奇瑞汽车还没有“7字头”乘用汽车的生产资质,也就是说这台车做出来也不能上市销售。在这一阶段可以说奇瑞汽车的品质如何保证还是个很大的问号,但是造出来的汽车也不能闲置;于是芜湖市***以保护国企的名义打了个擦边球。

第一批奇瑞汽车是与芜湖客车的目录销售,是只能作为芜湖市出租车专用车型的选项,面对C端市场是不可出售使用的。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不能面对C端就等于失败,所以获取汽车生产资质是必走的一部。然而以当期奇瑞汽车的水平是无法获得汽车“准生证”的,那么想要获得生产资质唯一的方式则是与其他企业合资;一汽和二汽(东风)在曾经的合作中已经失败,与是奇瑞看向了上汽。

上汽集团面对奇瑞这一“小学生”自然也没有兴趣,但是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也是给足了这家皖系车企面子。其合作方式是非常怪异的:奇瑞将3.5亿股份无偿划拨到上汽集团的账下,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而上汽对于奇瑞既不想担责也不想发展,通俗的解释也就是看不上这一小企业,于是定出了四个合作原则。

不投资

不管理

不分红

不担责

说白了就是上汽在协调下给了奇瑞一张“准生证”,颇有些可怜其的味道,然而世事难料。

奇瑞汽车的快速发展是在2000年之后,这一阶段对于奇瑞而言有先天优势——网络不够发达。奇瑞早期的汽车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山寨车”,比如第一款风云汽车就是抄袭西雅特的某款车,奇瑞QQ模仿的是通用乐驰,东方之子是模仿通用,瑞虎模仿的是老款RAV4,等等。这些车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时代必然会被无情的吐槽,但是那时候的网吧还叫做“电脑游戏室”,能用一款新款“小灵通”就算潮男潮女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raigalanmiller.com/post/76320.html

huangp1489 2024-12-04 12:06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