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资金吃紧,员工承压,口罩订单能帮助比亚迪解决问题吗?
- 比亚迪失速案例多吗?
- 比亚迪汉国内外区别?
- 哪个汽车品牌的梗最多?
比亚迪资金吃紧,员工承压,口罩订单能帮助比亚迪解决问题吗?
在疫情影响下,小企业有困难,大企业面对更大压力。比亚迪领导能在紧要关头,快速调整生产线,制造全世界人民都需要的口罩,快速消除口罩恐慌贡献一份力量,又能增加企业营收,不愧是伟大祖国的明星企业。
感谢邀请!
比亚迪目前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比亚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其实比亚迪做口罩也就是短短的3个月时间。
这件事情,一方面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完整的工业生产链上面的优势,手机代工业务短时间内就能够进行转产,电子方面的实力比较强。
从目前新闻曝光出来的消息来看,比亚迪前期口罩主要是供应国内,在国内疫情缓解,并且国内的口罩产能上来之后,比亚迪口罩主要的销售市场就是国外了。
在新闻上能看到的比亚迪拿到的大订单主要是日本和美国,日本签了每个月供应3个亿口罩的订单,美国是拿到加州10个亿美元的订单。
从这里估计,没有曝光的海外口罩订单估计会更多,毕竟比亚迪之前在海外的业务做得就不错,现在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进行口罩的销售,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销量想必不错。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亚迪今年现在的资金情况应该不会吃紧,还是处于比较宽松的情况,毕竟口罩销售大部分都是现款吧。
但是疫情肯定会结束,个人估计最慢在明年就会结束,在结束之后,比亚迪的口罩这么大的生产量继续保持的话就会过剩,也就是说口罩业务的现金流能帮比亚迪熬过今年,明年就不好说了。
不过今年本身大环境这么不好,比亚迪口罩业务算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带来的福报吧,员工待遇想来会比没有口罩业务的情况要好上一些。
最近,海外社交平台流出一张巴菲特戴着比亚迪所产口罩的近照,并在照片下还写道:"现在,我的比亚迪口罩正帮助我达到目标!"在这条为比亚迪口罩“带货”的状态发布后不久,比亚迪与加州10亿美元的口罩大单即刻落成,不得不令人感叹,股神巴菲特不仅领投能力一流,其“带货”能力更加优秀。而比亚迪与加州之间的大单是否有这位大鳄的周旋,其前因后果也颇耐人寻味。据悉,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股份。作为巴菲特唯一持有并重仓的中国公司,比亚迪的第四大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其8.25%股份。
但如今,
汽车行业已经逐步进入了“寒冬”,包括
宝马、
奔驰等全球车企头部公司在内,各车企都传出了裁员消息。据彭博资讯社的统计,未来几年,包括
福特、
通用、
本田、
路虎、
特斯拉以及
大众等世界主要
汽车生产厂商正***裁员8万余人,裁员地主要集中在
德国,美国和
英国。比亚迪也在2019年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到了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的
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
显示,一季度营业
收入约196.79亿,
同比去年减少35.06%;一季度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13亿,同比减少84.98%。但这其中,包括着一季度比亚迪获得的,5.33亿元的汽车相关***补助。因此可以看出,
如果没有
补贴,比亚迪一季度仍是亏损。背后的原因就是比亚迪入局
行业投资的
领域越来越多,做大了营业收入,但实际带来的现金却不见
增长。开拓的新业务不能停,投入还得继续,财报承压明显,比亚迪资金流日益紧张,不得不靠发债来补贴运营和还债。年报发布前夕,还出现员工拉横幅讨
工资的情况。不可否认,受到疫情影响和
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暴跌的除了销量就是利润。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无法避免的利润率下降,于比亚迪而言,这亦是一场不换骨恐怕难赢的战疫。不过,随着比亚迪"口罩产业"的不断
发展,想来也会为比亚迪带来新的利润增长。不过,这部分利润增长能为比亚迪带来怎样的变化,就让
我们拭目以待吧。
比亚迪失速案例多吗?
比亚迪失速案例并不算多,但也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是2011年比亚迪F3在美国进行碰撞测试时失速,导致车辆无法停止,最终撞上了墙壁。此外,2018年比亚迪e5在德国进行安全测试时也出现了失速现象。虽然这些案例并不多,但对于比亚迪这样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每一个失速***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存在失速案例因为比亚迪曾有多起失速案例被媒体报道和留言,且曾有消费者投诉比亚迪电动汽车存在失速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失速的原因可能与驾驶者的驾驶技巧、路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一定完全是车辆本身的问题。
据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其电动汽车的失速率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当,且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比亚迪电动汽车时,可以选择一些安全配套措施,如自动刹车等,提高行驶安全性。
比亚迪汉国内外区别?
主要是售价不同。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在国内销售[_a***_]都比较亲民,定价低每辆车利润都很低,在国外定价比国内高很多,比如汉在国内27万元,在德国定价是40万元人民币。
一样的,出口的比亚迪汉EV电动SUV和国内的配置是保持一致的,并没有针对出口版车型提升配置和用料进行区别对待。
动力表现绝对是高性能车水准,最低配单电机长续航车型在国内指导价只有27.95万,但是已经提供了245马力,四驱高性能版本车型更是综合输出高达517马力,这完全可以媲美很多经典涡轮增压V8发动机,是入门级别超级跑车的动力表现。
海外版车型的外观,与国产版区别不大,仅仅做了细节的调整,原来醒目的“汉”标识被改为了BYD三个字母,显得更为“洋气”,而车身则维持了简洁流畅的设计,显得大气美观。
在配置方面,诸如ACC自适应巡航、盲区监测等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都配备齐全,而类似DSP专业音效系统、Dirac音响及K歌麦克风等也都会搭载。动力系统方面,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为7.3秒左右,表现尚可,同时会提供430km和510km两个版本车型,并使用先进的一体化热泵管理系统,使其在冬季也能拥有不错的续航表现。
哪个汽车品牌的梗最多?
大众:我觉得这车比较高级
百公里油耗2L/机油
德国原装进口朗逸。
比亚迪:公路坦克。以前买不起比亚迪,现在买不起比亚迪。追尾不追比亚迪,下坡不跟凯美瑞。
丰田:修不完的大众,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完的丰田,开不坏的大众。
本田:买发动机送车,奔驰C63都跑不过,我买思域干嘛啊。
马自达:偷车不偷马自达,跟着不跟汉兰达。女人别开马自达。你坐马自达活该你塞车。
宝马:情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里笑。
凯迪拉克:洗浴******专用车。
裕隆纳智捷:中石化中石油合作伙伴。
哪个汽车品牌的梗最多?
在常见的品牌里我想如果我说大众,可能没人会反对。
在大众汽车进入大众视野之后,大众的传说就从未停止过,首先就是那句“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为什么大众修不好?为什么偏偏是大众修不好?
这就得说大众车常有的毛病,第一个“烧机油”!自从大众使用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以来,烧机油一直是避不开话题。为什么烧?“缸筒内壁设计了微小的油槽,这样在减少缸壁磨损的同时增加了机油消耗”设计师如是说,但为什么其它品牌不烧?“设计理念不同”哈哈,但是这个解释在第三代EA888发动机上被强势打脸,“第三代发动机竟然不烧了?”不是,“我们只是烧的很少了而已”确实,第三代发动机的机油消耗达到了可以被忽略的程度,这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大众汽车的问题不用修,典型设计问题,而且不是单一部件问题,所以修也修不好!
来说大众汽车的第二个常见问题,“双离合变速箱”抖动,异响,顿挫,死亡闪烁!在当年的大众汽车上主打的TSI+DSG黄金动力组合,大众变速箱部分曾经一度出现了大面积的故障。甚至登上了央视315晚会!大面积召回!而这款变速箱就是目前依然在使用的DQ200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只不过这款变速箱目前仅装配小排量发动机,虽然相比湿式双离合和AT变速箱故障率稍高,但已经比之前的故障率有所下降,因为这款变速箱的设计扭矩200牛米,而最初装配的1.8T发动机峰值扭矩可达300牛米!以及国内的多数拥堵路况,其它的大家脑补吧!
第三个就是大众某腾的断轴门!这个就不多说了,在当年那是沸沸扬扬!最典型的就是那句“大众比较高级”!
第四个就是近年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在偏置25%碰撞时,大众的某L,某特,一败涂地,让人诧异,一向以安全著称的大众却不仅输给了日系还输给了自己的同门欧版及美版兄弟车型,这让大众本就颇受争议的国内简配论雪上加霜!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好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其它品牌在研发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机油门,变速箱门,刹车门,异响门等等。
所以在历史的发展中,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都会存在发生新问题可能性,但出现问题积极厂家去解决问题,解决消费者的诉求才应该是每个汽车品牌要坚持的原则!相信只有这样这个汽车品牌才会屹立百年不倒!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才会赚到消费者的利!